欢迎来到中共广东省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广东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外眼探粤

一座工业城的“智能”转型之路

2015-05-29
广东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

一座工业城的“智能”转型之路

澳大利亚75%的GDP、90%的就业岗位来源于现代服务业

2015-05-25 我有话说(1人参与)
 

 
 
 
 
 

 

    面向太平洋,睁眼看世界。由广东省外办和南方日报社、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组成的国际调研小组从新西兰岛一路向西,飞越山川海洋,来到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澳大利亚。

    虽然与中国相距遥远,但彼此并不陌生。尽管总会有各种声音夹杂,但不可否认,中澳关系正处史上最亲密时期。在这里,时常可遇华人,时常可闻乡音,汉语是第二大通用语言。而当我们到达时,当地媒体正在报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夫人彭丽媛亲切接见澳大利亚孩子的新闻,他们还用整版篇幅关注中国“悄悄进行的创新”,认为“创新之都”深圳正逼近美国硅谷。

    对于澳大利亚,广东有更深一层的认识。在这里,有刚打开改革开放之门时广东在世界上的第一个外国友好省州——新南威尔士州。1979年,时任省长习仲勋与新州州长兰恩以互换信件的方式订下双方友好的承诺。不久前,澳大利亚新任总督彼得·科斯格罗夫出访的首选就是中国,首站就是广东。

    记者在澳大利亚进行国际调研的这几天,澳外长毕晓普正在亲自准备接待广东重量级代表团访问的相关事宜,外交贸易部副司级官员杰森·罗伯森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当有人问他去中国应该去哪里时,他总是说应该去广东。

    澳方对于广东国际调研小组到访的重视也让人深有感触,和调研小组的交流他们来了七名高级别官员,工业科技部和教育培训部来了八名官员——澳大利亚是否纳入中国“一带一路”的范围?哪些产业将进一步对外开放?与上海自贸区相比,广东自贸区有什么不同?一个接一个的问题,让人强烈感受到这个以贸易立国的国家务实的态度以及对中国未来市场的渴望。

    一说起澳大利亚,你可能联想到的就是茫茫的牧场、无尽的矿藏。这是一个以农牧业、矿业为传统产业的国家,历经资源繁荣期,国家因此而强大。

    然而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澳大利亚人逐渐意识到,在全球产业格局中,仅有资源可能随时被淘汰出局,于是他们开始推进经济转型,大力发展服务业。澳贸易委员会重要基础设施投资负责人丹·威廉姆斯说,澳大利亚当时开始致力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企业私有化,同时,国家组建专家团队对其进行专业服务。

    现在,澳大利亚的现代服务业非常发达,75%的GDP、90%的就业岗位来源于此,包括金融、医疗、教育、旅游等方面。他们正在研究一种新的计算方法量化服务业对澳出口的贡献率。

    对于传统产业,澳大利亚政府也开始了产业的转型升级。对于农牧业,该国实施的是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发展战略;对于矿业,该国致力于从初级产品向加工产品升级,提升其附加值;对于传统制造业,澳大利亚历经痛苦的升级,对一些丧失竞争力的产业果断转移;对于另外一些行业,例如纺织业,则开始“互联网+”的创新之路,实现产业的更新换代。其中,吉隆工业区的转型升级是典型例子,给调研小组留下深刻印象。

    案例电冰箱诞生地的艰难转型

    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正值初冬,落叶满地,金黄一片。而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馆因其典雅的中式建筑,已成当地一大亮丽风景。受马朝旭大使的委托,屈伯勋参赞率团队和我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据大使馆研究室主任齐炜介绍,初建于1849年的吉隆是维多利亚州仅次于墨尔本的第二大城市,这是一座以制造业著称的城市,是世界首台电冰箱的诞生地,汽车、机械制造、纺织等行业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全市GDP总量中工业产值长期占40%以上。

    近年来,受劳动力成本上升、东亚制造业崛起等因素影响,吉隆传统制造业面临巨大压力。2013年以来,丰田、福特、美国铝业、壳牌公司等先后宣布关闭在吉隆的工厂和企业,造成数千人失业,传统制造业陷入困境。吉隆被迫转型,开始了传统工业城市向高技术、多元化方向发展之路,现正处于攻坚阶段,已初见成效,基建建设增加,房价上升,商业信心指数也提高了数个百分点。

    秘诀校企联合攻关前沿技术

    齐炜说,吉隆的转型并不是放弃传统的老工业部门和产业优势,而是大力提高制造业的技术含量,挖潜升级产品档次,获取更大附加价值。吉隆旗帜鲜明地提出要打造创新中心的目标,应该怎么做?其中有一条经验值得广东借鉴,那就是让大学和企业紧密对接,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仍出巨资重点建设迪肯大学及大学城项目,着力培养服务城市转型的研究培训机构和人才,激励企业进入大学,瞄准重点行业和前沿技术进行联合研究攻关,提升产业竞争力。

    例如吉隆近年推进汽车产业革命,瞄准到2020年全球碳纤维市场达360亿澳元规模的前景,积极推动碳纤维产品开发。在迪肯大学建立碳纤研究和创新中心,学校和企业合作成立“碳革命”工厂、建设年生产能力20—50吨的碳网络生产线,研究开发韧性更好、更轻便(只有普通产品一半左右重量)、更耐磨的汽车轮毂,目前年产量已达到4000幅,并与宝马、奥迪和保时捷等公司签署直销合同。

    而对于纺织业,吉隆的做法也是进行高技术改造。齐炜告诉记者,吉隆率先研发出新一代“智能纺织品”,根据年轻人穿着需求和时尚趋势,将纺织技术与电子技术结合,即中国的“互联网+”的概念。在服饰内植入精巧、内置式传感器驱动电子设备,实现随身电子网络运用和捕捉,代表了新的消费方向,市场开发潜力巨大。吉隆的制造业至今仍是他们的一张名片,他们在提升技术的同时,大力做好高端产品开发,强化设计环节,推出“Cotton On”品牌,已在11国开设1000多家分店,在当地带动了就业和相关产业复苏。

    政府政府与企业、社会构筑利益共同体

    在吉隆这场转型升级中,政府扮演的是什么角色?根据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馆的深入研究,他们认为,政府主要是做好服务,为转型升级创造良好环境。

    有两点吉隆政府处理得当,得到民众的认可。一是关闭工厂导致吉隆数千人失业,吉隆政府在财政非常困难的局面下,与企业、社会构筑利益共同体,对相关行业及个人进行扶助。政府专门出资5000万澳元,对受困的汽车工人及汽车零部件制造商等进行支持。同时,从2016—2020年,将向汽车制造业发放补助金15亿澳元。在政府推动下,福特等公司也积极想办法,帮助当地9家核心供应商获得海外福特工厂的订单。在宣布关闭工厂的同时,决定成立设计和工程中心,向泰国等福特车厂出口玻璃、汽车塑胶内外饰等部件。

    另外一点是政府在紧张的财政资金中拿出巨资坚持推进大学城建设,推动迪肯大学设立培训技能中心,建设工程训练学院,培训掌握先进技能和专业人才;企业和大学合作创建社交媒体,开展数字能力技巧项目培训,创新小企业天使基金,为工人开办创意中心,设立共同工作空间。这是吉隆实现转型升级的强大人才基础和智力支撑。

    广东对外开放应强化“海丝”“自贸区”元素

    中国驻悉尼总领事馆总领事李华新是土生土长的广州人,对广东感情深厚。与记者交谈时,他甚至翻出小学同学影集,和我们讲起在广州读书时的往事。

    李华新总领事说,广东与新南威尔士州这一对友好省州开始时间最早,合作内容最丰富,成果也最显著。广东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对旅游、教育、农业、金融、新技术等领域的发展需求将大幅上升,而澳大利亚在这方面有优势。现在中澳自贸协议即将生效,未来双边合作将更为广阔。他建议广东紧紧抓住“一带一路”的战略机遇,继续由政府搭台、企业发挥主体地位,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找几个重点项目重点突破,这对于广东推动创新驱动战略和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都将大有裨益。

    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馆政治处何建林认为,说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澳大利亚是南线的重点方向,加入“海丝”框架对中澳双方都有意义。

    何建林认为,双方合作可考虑基础设施建设,澳大利亚总理说自己是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的总理,可见其渴望之急切。而在这方面,我们有技术、资金、经验的优势,澳大利亚北部三省相对落后,要搞北部大开发。中澳合作可以利用“一带一路”的机遇,与澳大利亚的西部大开发结合起来,加强合作的力度。

    而齐炜也认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国家战略,澳大利亚、新西兰是延伸区域,广东应将“海丝”建设和广东自贸试验区建设作为广东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的总领,加强与澳大利亚的合作。在物流、金融、教育等现代服务业领域,澳大利亚有独到的地方,双方合作前景非常广阔。

    华为驻澳大利亚办事处首席执行官赵锡初:

    本土化倒逼海外中资企业提升创新力

    一走进华为驻澳公司,记者看到的绝大部分是西方人的面孔。在华为驻澳大利亚办事处首席执行官赵锡初看来,中国企业走出海外,挑战与机遇并存。这个办事处92%的员工是本土人,中国企业要在海外立足,有两条很重要,一是必须合规守法,在商业上取得成功;二是必须履行企业应承担的责任,包括参与、协助、解决当地就业。

    全球采购、全球研发、全球营销,协同创新,例如华为最新的手机p8,这是哪个国家的产品?人们已经很难分辨得清,因为它的无线电技术可能来自瑞典、俄罗斯的科学家,外观设计可能来自法国、日本,软件可能来自印度。不同国家的科研人员共同努力,才有企业产品的不断升级进步,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

    有人可能会认为,用本地员工劳动力会使企业成本增加,例如澳大利亚员工的收入有标准,而且严格控制加班时间,但是赵锡初认为,全球化人才进入后整个创新的环境、世界的眼光、超前的战略会使得企业在行业中提升核心竞争力,走出去企业的本土化,也是倒逼中资公司在技术、管理等各个方面不断优化提升的一个办法。

    中资企业要走出去,就要更开放,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创新能力,强化创新氛围,完善组织制度。华为定位为全球化公司意义即在于此。

    澳技术工人收入可比政府部长

    澳大利亚教育培训部国际司国际战略负责人林德尔·格鲁姆告诉记者,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以能力培养为基础,以职业为导向,强调实用。他们有产业技能理事会,把对人的技能教育和产业直接对接,和公司、地区挂钩,而不是与大学挂钩,这是职业教育的特点。

    大使馆教育处一秘康建刚则说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有一年大使馆有一棵树枯了,需砍掉,必须请专业的人员来操作。于是相关机构就来问,需要砍的树是十米高还是十五米高,因为树高不同,对应的工种不同,资格要求不同,可见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之精细专业。

    在澳大利亚,从事体力劳动的人,收入比较高,自我感觉也比较好,收入甚至可媲美政府部长。这里职业教育不强调理论要高深,只要把某个领域、某一件事做精细、做到极致,例如,砍树怎么砍才最好、砌墙如何砌才能最平直。

    专家观察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申明浩:

    “开放”与“创新”是澳转型升级两大法宝

    与发达国家甚至国内沿海其他兄弟省市相比,广东近年面临对外开放模式较单一、高端要素汇聚力不强、创新驱动的方式方法不多等问题。近年来,广东一直致力于转型升级的探索与实践,此次国际调研小组考察访谈了澳大利亚的外交、贸易、科技、教育等多个部门,发现“开放”与“创新”是澳大利亚转型升级的两大法宝,值得广东借鉴。

    广东应主动构建全球价值链

    广东应借鉴澳大利亚每个州都在境外设立若干代表处吸收先进产业技术等经验,改变过度依赖香港的单一开放模式,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在欧洲、北美、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设立境外经贸代表处,为企业提供权威可靠、针对性强、效果显著的对外投资与合作指引,直接对接发达国家先进技术和专业服务业,结合广东自身工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促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相融合,走工业信息化、智能化、高端化道路,进而引领中国制造的方向,主动构建全球价值链。

    鼓励企业走出去配置全球资源

    广东应进一步改革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支持企业依托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联合国际化的专业机构,通过绿地投资、跨国并购、中外合作等形式走出国门,贴近原材料和市场需求配置生产,贴近高端要素集聚地配置研发,实现全球化配置要素资源,主动参与国际竞争以及深化国际产能合作,提升粤商企业在境外的商业存在,推动粤企过剩产能向欠发达地区转移。

    运用对等思维推动产学研合作

    探索大学、中介、政府、企业合作的“四位一体”研发模式,整合好资金、技术、专业服务和商业四类资源,打通连接研发和商业的链条;加大对大学和科研机构资金扶植,建设服务经济转型的科研和转化机制;面向产业前沿,组建联合研发体,推进创新,增强产学研的协同性,积极设立创新园区、创业基金和科研杠杆基金,引导好企业和大学合作研发;积极走出去,利用国际大学科研资源,通过扩大科技投资等吸纳先进科研成果,并尽快实现产业化、商业化,促进广东产业转型升级。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梅志清 发自澳大利亚 后方联动:南方日报记者 曹斯

    总策划:张东明 傅朗 王更辉 李坚 王垂林

    总统筹:梅志清 黄国平 余顺荣

    翻译:肖旭奕 谭惠芳 摄影:李坚 余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