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缘起
种种信息显示:韩国对中国南方广东的兴趣正在与日俱增,他们的战略部署很可能从中国北方逐渐向南方转移。
前日,在与省委书记汪洋会面后,履新仅一月的韩国驻华大使柳佑益接受了本报独家专访。
在对话中,大使明确表示,广东是中国经济的引擎,这一点韩国非常清楚,他们看好粤港澳大经济圈,希望在其中有所建树。这是作为大使的他的重要使命。
而三个月前,汪洋书记出访韩国,在拜见李明博总统时,李总统当场提议,举办韩国与广东合作论坛,汪洋书记马上赞同。
此次大使上任月余就“抢抓时间”来广东,正是为了进一步落实李明博总统与汪洋书记的约定。
曾经的首尔大学地理学教授、李明博总统首任秘书室长、曾与中国明朝进行外交交涉的大学者柳成龙的后代,柳佑益大使在采访中展示的亲和、睿智、幽默而又谦虚的形象让人印象深刻。
“和过去所走过的路相比,我们未来要走的路将更长远。”对于未来,新任驻华大使很有信心。
希望粤韩合作成中韩关系引擎——拥有核心技术的LGDisplay来广东,韩国曾激烈争论过
作为韩国总统李明博的重要智囊、左膀右臂,柳佑益大使称汪洋书记是他到中国后最想见的政治家之一。一是因为广东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引擎”地位;二是为了将李总统和汪书记关于举办韩国与广东合作论坛的约定进一步细化。大使透露,韩国总统李明博有望出席此次论坛。
记者(以下简称“记”):您这次上任一个多月就到广东,说明韩国对于双方未来合作的高度期许,以前,广东似乎并不是韩国在中国重点合作的区域,此次为何总统先生对中国广东发生了浓厚兴趣?
柳佑益(以下简称“柳”):我刚上任驻华大使,这次是抢抓时间来广东的。韩国跟中国北方更近一些,先到距离近的地方,再慢慢到距离远的地方,从我这个地理学家的角度来看,是理所当然的。
说起韩国和广东的关系,首先要考虑广东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所占据的位置。广东正在引领中国经济发展,这一点,韩国十分清楚。因此,不少拥有高新技术、资金雄厚的大企业都进入了广东市场。比如三星、LG、韩国浦项钢铁、韩国电力公社等。这也说明,韩国企业也在广东的经济引擎作用中出了力。我们相信,韩粤关系的发展能成为韩中关系的引擎。
记:这是不是意味着,韩国会打破地域的概念,与中国的合作带逐步从中国北方向南方转移?
柳:我们很看好广州、香港、澳门、深圳这个经济蓬勃的发展带,今后会形成一个非常大的经济圈,韩国希望在这个过程中能发挥重要作用。
我要强调的是,中国经济向好时有助于韩国发展,韩国经济向好时也有助于中国发展。这是韩中关系的发展方向。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双方要建立坚实的合作的基础,这是我担任韩国驻华大使的重要任务。
记:双方合作,具体会有什么实质性的项目来推动?
柳:正如汪书记所说,广东的韩国企业不多,但分量很重。目前,我们有两个重量级的合作。首先是LGDisplay株式会社,该企业拥有重要的核心技术。它进驻广东,韩国也经过了激烈的争论,最终政府经过慎重考虑,还是同意落户在这里。
此外,韩国电力公社也与广东核电在新能源领域有合作。我们希望这种合作不是简单的实验,而是把它看做国家发展绿色能源的战略性选择。汪洋书记说,广东能耗占全国8%,但其中能自给的能源只有10%,因此发展新能源意义重大。这同时也符合李明博总统提出的“绿色发展”概念。
记:现在论坛筹备得怎么样了?李总统会出席吗?
柳:刚才我和汪洋书记进行了非常有建设性的交流,我们韩国也过春节,春节回国时,我会报告李明博总统先生这一切。为了举办好这一届论坛,韩国会尽最大的努力。到时我也会与总统讨论来广东参加论坛的事情,主要是时间安排的问题。
后危机时代的“国家机密”——李总统的“哲学基调”就是“绿色增长”
作为大使,柳佑益先生在整个采访中都表现出一种开放的姿态,有问必答,哪怕是用“外交语言”。
据了解,在韩国大使馆中文很棒的人很多,但柳大使没有“秀”他的中文。有意思的是,在回答韩国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战略选择”问题时,他首先回答的是李总统的“哲学基调”。
记:2009年对广东而言,是非常艰难的一年。但到年底,终于走出了低谷。其中,广东有个重要体验,就是进行产业的转型升级,不知大使对广东做法是否认同?有何建议?
柳:广东去年比我们预想中更快地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广东和韩国的贸易所受的影响也比较小。
韩国进行产业升级转型的时间比广东早,积累了一定经验。
谈到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每个经济学家的看法都可能不一样。我提供一下韩国政府推行的方式供参考:在经济后退或遇到困难时,撒手不管对克服危机、走出困难是没有帮助的。这个时候,我们尤其要进行结构调整,这可能一时发挥不了什么作用,但能为下一轮经济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撑。要调结构是痛苦的过程,但要有耐心,果断行动,才能把握经济上扬时的发展机会。
记:您认为,韩国现在已经成功走出金融危机了吗?
柳:我希望这么看!总体而言,不能说问题得到了全面解决,韩国的经济、环境还存在不足,但个人认为,现在已经出现向好趋势,亮出了“绿灯”。
记: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现在各国都在重新思考、重新设计、重新建设,那么韩国未来的战略选择是什么?
柳:这可是国家机密!(笑)
记:您可以用外交语言回答!(笑)
柳:那我就在这里“泄密”一下吧(笑)。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世界都了解到国家间要紧密合作,国际关系比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只靠过去的合作机制解决问题远远不够。现在国际舞台上已经出现G20,韩中日领导人等合作机制,我们力量都集中在这里,希望靠国际上的合作,有效推进国家与国家间的关系。
如今,国际文明和国际秩序都在发生变化。为了应对,韩国还需要确立重要的“哲学基调”,因此,李明博总统提出了“绿色增长”的概念,就是要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发展新能源产业等,这已经在国际舞台上得到很好的回应。
此外,韩国在地缘上并无太大优势,因此我们更要努力培养人才,提高国民教育水平,发展高智能产业。在外交上,我们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尤其是跟中国的外交。
今年在韩举行G20峰会——计划举行多次中韩领导人会议,望与中国紧密合作
柳佑益大使的家族与中国甚有渊源,其先祖曾任宰相,负责与明朝的外交事务,使当时的国家避免陷入困境。据闻大使就出生在这个儒家传统思想影响深厚的家族。
而如今,踏上这个邻国的土地出任大使,柳佑益一上任就将中韩关系定义为“善邻”,敢于正视“摩擦”的好伙伴。而他透露,李总统之所以选择他担任驻华大使,是为了让他跟中国政界领导人保持紧密的关系。
记:您刚才提到G20,今年G20峰会将在韩国召开,有媒体报道说,韩国有意与邻国中国进行紧密合作,请问,这个“紧密合作”具体是指什么?
柳:就韩中两国而言,双方已计划在今年举行多次领导人会议,其中几次级别较高。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会议进一步丰富韩中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内涵。
记:您是李明博总统的重要智囊,此次到中国出任驻华大使,外界解读韩国把中韩关系放在了更高、更重要的位置。
柳:(笑),准确地讲,我是李明博总统的首任总统秘书室长。韩中两国关系变化非常快,所以有很多事情要做。李明博总统把曾担任过秘书室长的我派遣到中国,担任驻华大使,是为了让我跟中国政界领导人保持紧密的关系。我将尽最大努力,不辜负李明博总统对我的期待。
记:您的先祖柳成龙曾任宰相,负责与明朝的外交事务。如今,您继承祖业,成为中韩外交关系中的关键人物,您怎么看待这种有趣的历史渊源?
柳:能继承祖先家业,是非常荣幸的事。我的第二代祖先通过与中国合作拯救了处于艰难中的国家,而且为国家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我个人有很多不足,目前,我仍不清楚能否胜任,心里还有很多忧虑的地方。
记:大家对您充满期待。您上任大使时把中韩关系定义为“善邻”,请问,邻居如果面对误解、不信任、埋怨、甚至摩擦时,该怎么处理才能更符合双方长远利益?
柳:双方的关系越紧密,出现问题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如果出现问题,我们应该从实际出发,务实解决,不能撒手不管,以避免问题扩展到更大领域。
由于韩中关系紧密,敏感、复杂的问题不可避免。如果出现问题,韩国驻穗总领馆、韩国驻华大使馆、韩国企业内部都要尽快从现实角度出发去解决问题,要考虑到两国大局,不要耗在小事上,否则将阻碍两国关系发展,这比歪曲问题更为愚蠢。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双方要相互理解、信赖、尊重。
我相信,我们会像汪书记所说的那样,亚洲各民族有相近的文化,都很重感情,国家与国家、人民与人民,都会有友好的合作。
人物档案
柳佑益大使,1990年至今,首尔大学地理学系教授;2000年至2002年,首尔大学教务处长;2008年,韩国总统室室长;2009年12月,韩国驻华大使。柳佑益大使的家族与中国甚有渊源,其先祖曾任宰相,负责与明朝的外交事务。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韩国为了应对国际文明和国际秩序发生的变化,还确立了重要的“哲学基调”。为此,李明博总统提出了“绿色增长”的概念,就是要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发展新能源产业等。
数据背景
2004年—2009年,广东与韩国进出口贸易额年均增长10.6%,其中出口年均增长16.6%,进口年均增长8.7%。韩国已成为广东第七大出口市场和第四大进口来源地。2009年逆差额141.4亿美元,比上年增加了2.4亿美元。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省与韩国贸易亦受到较大冲击。
兼听者清
广东的韩国牌韩国的南方阵
从去年开始,中国广东与韩国就似乎开始进入“热恋期”。
年初,广东赴韩国开展国际调研,年中,韩国智库———韩国开发研究院院长一行前来广东给高级官员上课,年底,汪洋书记出访韩国,拜见李明博总统,双方约定,开设中国广东与韩国经贸合作论坛。
作为李总统的重要智囊,柳佑益去年年底上任驻华大使,在韩国的外交关系中,中国是至为关键的一步,总统将自己的“总统秘书室长”派来中国,外界解读,意思深远。
而柳大使上任仅一月,就“抢抓时间”来广东会见汪洋书记,而且还带来了韩国电力公社高管。在广东大力发展核电产业的时候,这一动作,也让人玩味。
不可否认,这些年来,韩国的重心更多是在中国的北方,作为地理学教授,柳大使的解释是“先近后远,理所当然”,而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正在进行重新设计的韩国开始把寻找的目光锁定中国的南方,在新兴的粤港澳大经济圈。
而对于广东来说,与韩国的合作更多的是学习。汪洋书记曾谦虚地对前来开讲的韩国专家说,韩国是老师,广东是学生。但这一“师生说”,柳大使并不认可,他说,韩国充其量只是某方面的老师。
至少在自主创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方面,韩国的确有很多值得广东学习的经验,特别是坚韧不拔的30多年创新路,为人敬重。最为可贵的是,韩国的经验离广东的现实状况并不是非常遥远,可学易学,这也正是广东频频打出韩国牌的用意所在。
大使“支招”亚运——困难都是暂时的相信市民能忍耐
记:今年广州将举办亚运会。在进行城市改造时,给居民出行带来了一些不便,韩国曾举办过两届亚运会,当时是否也遇到过这样的困难?
柳:为了支持广州亚运,韩国已经打算派900多名选手来参加,我们希望广州亚运能取得圆满成功。在我的印象中,中国市民是很有耐心的,困难都是暂时的,我相信市民能忍耐,等待问题的解决。
记:对广州亚运会您有何建议?
柳:我有三个建议:首先,不要只看运动选手摘多少金牌,还可以借助这个平台,规划文化、学术等活动;
此外,要充分发挥志愿者的作用,安排志愿者在机场、火车站、公共汽车站、运动员宿舍、吃饭的地方提供服务,包括翻译工作,志愿者精神非常宝贵;
还有一个建议,我希望中国观众不是只为自己国家呐喊助威,还要为韩国或其他国家的运动员喝彩,这样中国才能赢得更多支持。
总策划:杨兴锋 傅朗 王春芙
本期统筹:李元林 张全坚
翻译:郑红梅
撰文:南方日报首席记者 梅志清 南方日报记者 曹斯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王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