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共广东省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广东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外眼探粤

德国向高端转型从未放弃制造业

2011-11-23
广东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

   ■人物简介 驻德大使吴红波

吴红波,1952年生,山东人,资深外交家。1998年—1999年任中英联合联络小组中方首席代表(大使衔)……2005年—2007年任外交部办公厅主任;2007年—2009年任外交部部长助理,主管欧洲地区事务、新闻和领事工作;2009年8月至今任中国驻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

广东提出产业转型升级,从制造业大国德国身上能学到什么?中国驻德国特命全权大使吴红波接受南方日报专访时娓娓道来:其实,德国制造最初曾是劣质产品的标志。为什么德国可以成功,这与他们从未放弃过制造业有关。

始终坚持实业立国 当美、英、法把一些制造业卖给其他国家的时候,德国始终坚持实业立国

南方日报:广东提出产业转型升级,一方面要瞄准绿色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另一方面,还要让原来的低水平制造业升级换代,从低端走向高端。

吴红波:其实,德国制造最初就是劣质产品的标志。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制造业是最好的,德国仿造英国产品,但质量不佳。为区别两国产品,英国要求德国产品标上德国制造。这让德国备受打击,他们奋发图强,不久就可以与英国产品媲美,甚至还超过了英国。

为什么德国可以成功?我认为,一是他们从未放弃过制造业,当美、英、法把一些制造业卖给其他国家的时候,德国始终坚持实业立国,锲而不舍。

二是德国非常注重研发,德国企业99%是中小企业,但多是世界一流的企业,哪怕是一个生产膨胀螺丝钉的企业,都有上千种产品。他们总是研发新产品,成功地向高端转型,让自己站在世界的最前列。

三是德国非常重视职业教育,德国有全世界最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一个产品的好坏,除了要设计出来,还要做得出来。德国制造业就是以做工精美、质量上乘著称,没有好的技工是不行的。在德国,八级技工和教授的收入是一样的,社会地位也是一样高。职业教育不仅关系到中国产品的质量,也关系到中国的国民素质和青年人的教育问题。我们对职业教育的观念一定要转变。

核心技术还是要靠自己 越逼近高端技术,人家越不会将吃饭的饭碗给你

南方日报:关于自主创新,有一种观点认为,有些自己可以发明创造,但如果还不能使自己的产业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就不如引进技术,您认可这种观点吗?

吴红波:我基本认同这个观点。但我想强调的是,高新技术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西方国家给我们的中低端技术已差不多了,核心技术还是他们的。我们越往前走,越逼近人家的高端技术,人家越不会将吃饭的饭碗给你。所以我们还是要两条腿走路,既要和人家合作,也要致力于自主创新,尤其是一些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最终还得靠我们自己。

南方日报:正因如此,广东也在下大力气引进海外尖端人才,回国致力于自主创新。

吴红波:现在是到了海外高层次人才报效祖国的时候了。他们回国后,应该让他们放开手脚进行科研,除了资金保证外,不要进行太多干预。同时,要给他们提供国内、国外两边跑的条件,让他们经常接触国际最先进的科研成果,参与国际顶尖的学术活动。还有,要对他们高度信任,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

幸福要让百姓投诉有门 日益积聚的矛盾就像一个高压锅,“幸福广东”需要减压阀

南方日报:在社会管理方面,您认为德国有哪些经验值得广东借鉴?

吴红波:德国的社区比较成熟,社区在这里相当于最低的一级政府,他们的社区沟通非常畅通,服务也比较齐全,但进入社区的服务项目并不是完全由政府包办,基本上已经社会化、商业化,由专业公司来做。他们的政府班子比较精干,是小政府,政府能不管就不管,能少管就少管。在这里,非政府组织非常管用,志愿者非常管用,是政府不可缺少的帮手。

南方日报:在社会公平方面呢?作为福利国家,德国有哪些做法值得学习?

吴红波:德国很注意社会的公平。在德国,城乡差别基本没有,贫富差距也不是很大,没有很穷的人,大家都活得下去。但是他们运用社会资源方面也产生了负作用,高福利让人们太安逸,竞争力明显下降。

南方日报:德国现在经济社会发展都比较完善,但他们还是非常注重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沟通,这是我们在德国采访的一个体会。

吴红波:我认为,“幸福广东”一定要让百姓投诉有门。这个问题说了多少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人们的愿望不可能总是得到满足的。这时候人的内心就产生痛苦,这是人之常情,为政者要让他们有倾诉的机会,不能让他们产生行为扭曲,采取过激行动,特别是当百姓利益受到侵犯或遇到不公平待遇的时候,投诉有门就更为重要。日益积聚的社会矛盾就像一个高压锅,如果没有投诉有门等减压阀“幸福广东”也无从谈起了。

总策划:杨兴锋 傅朗

总统筹:陈广腾 李政华 黄国平

摄影:黄国平(实习生昌道励、霍慧对本文有贡献)

□南方日报首席记者 梅志清 发自华盛顿 柏林 渥太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