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共广东省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广东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外眼探粤

中国驻加大使章均赛畅谈加拿大“筑巢引凤”

2011-11-23
广东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

 

  前面的话

历时一月采写的“极目欧美 求石一方———2011美加德国际调研”系列报道,今天收尾了。

这是南方日报与广东省外事办共同主办的《外眼探粤》开设一年多来最为大型的制作。行程万里,遍访各界,写就十章:社会管理、转型升级、自主创新、广东企业走出去等一系列热点课题;世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新闻集团总裁默多克、联合国副秘书长沙祖康等政经大腕,囊括其中。广东再次以开阔的视野、包容的胸怀,观察世界,定位未来。

系列报道如专访沙祖康的文章《中国周边频繁军演 我知道他们想干什么》,在《南方日报》刊发后,被新华网、凤凰网、新浪网等主流网站转载,反响强烈。

今天的结尾篇,南方日报记者特意请来中国驻美、德、加三位大使,共同把脉广东,让广东倾听来自世界前沿窗口的声音,借鉴他山之石,为南粤计,为广东谋。

加拿大正在以其雄厚的经济实力为后盾,采取全方位措施,努力抢占人才竞争的制高点,如设立“卓越首席科学家计划”。中国驻加拿大大使章均赛接受南方日报专访,畅谈加拿大“筑巢引凤”的举措。

宽松的移民政策吸引人才

南方日报:在加拿大采访,发现加拿大吸引了不少世界顶尖的人才为其服务,现在广东省也在下大力气做这方面的工作,您认为在这方面,加拿大有哪些经验可以借鉴?

章均赛:加拿大对世界顶尖人才的“吸引力”除了优美的自然环境、发达的物质文明以及安定的社会环境之外,政府还采取了一系列“筑巢引凤”的措施广纳人才,包括制定较为宽松的移民政策,提供对优秀留学生的支持,加强科研基础设施建设,等等。加拿大在2009年投入27.5亿加元(1加元等于6.84元人民币)维修改善大学科研设施,并计划2年内再投入20亿加元。

加拿大不惜专项巨资投入,吸纳世界顶尖人才前往加拿大工作。例如,加拿大设立了“卓越首席科学家计划”,以每年每人140万加元的优厚待遇,成功地从世界各国吸引最优秀的研究人员。

另外,加拿大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对人才也是一种强大的“支持力”,在从育儿到养老的一整套社会福利体系下,人民生活没有后顾之忧,对自己的子女和未来福利有较为稳定的预期。所有的外来移民与当地居民一样,具有良好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充分享受着“少有所学,壮有所为,老有所养”的各种权益。

最后,我认为,加拿大的社会生活具有一定的“包容力”。在这样的环境下,外来人口能够较容易融入当地社会,建立新的社会支持网络。

针对不同人群发放补贴

南方日报:加拿大是一个社会保障福利制度体系健全的国家,您认为中国的社会保障建设可以从加拿大学习什么?

章均赛:加拿大的社会保障制度给我们的启发,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在社保制度建设上要加强全局统筹,一方面注重普惠性的社会福利,另一方面也针对不同人群的需要设计不同的保障制度,以实现社会公平,促进福利均等化。比如在加拿大,权利平等观念较强,老年年金、家庭补助和医疗保障都是普遍性计划,向所有合格人口提供福利待遇;而母亲补贴、失业救济和老人救济等项目,则依据公民收入调查结果发放。

二是要建设多层次的保障体系,改变单一依靠某一系统提供社会福利的格局。在加拿大,整个社会福利体系包括三个层次:公共层次、公私合作层次和私人层次。以医疗保障为例,每位公民只要每月由本人、雇主、政府三方按比例如期缴纳社会医疗保险金,所有的挂号、诊疗、化验、手术等费用都可以由保险公司支付。

  三是建立多种有效监督体制,加强政务公开,减少福利支出损耗,有力保障经费的正常运用。加拿大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是与这几个方面的有力措施分不开的。

  ■人物简介

  驻加大使章均赛

  章均赛,1953年生,上海人。1997—2000年,驻澳大利亚联邦大使馆政务参赞;2000—2003年,中国驻斐济群岛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2003—2007年,外交部美大司副司长;2007—2010年,中国驻澳大利亚联邦特命全权大使;2010年11月起,中国驻加拿大特命全权大使。

  兼听者清

  为中国未来转型“再杀出一条血路”

这次广东国际调研小组出访美、德、加三国,受到了中国驻美、德、加大使馆和总领事馆的热情接待。使领馆领导出面对调研工作给予指导并接受采访。

拜访使领馆是调研小组很喜欢的环节,有回家的感觉,不必拘束,轻松自在。而三位大使面对广东客人,讲的也都是自家人才说的肺腑之言。采访中有三点印象深刻。

一是在接受采访时,三位大使都谈到,由省外事办牵头、与媒体联手作国际调研这种形式非常新颖,所选的题目也很好。广东这个时候走出来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是十分必要的,走在全国前列。但是,三位大使都以不同的方式强调,毕竟中国与这三个国家社会制度不同,发展阶段不同,面临的矛盾也不同,如果不懂得结合中国的国情、广东的省情来思考,那么,他山之石未必全部可以琢成美玉。

二是在探讨广东现在面临的转型升级这一重大战略时,三位大使几乎都用了“广东现在不转型,死路一条”这么决绝的观点。也许在全球化格局当中,特别是对欧美所经历的路程有了深入了解后,大使们更清楚,这是广东走投无路后的背水一战,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他们希望广东在转型升级这一艰巨探索中为中国未来的转型“再杀出一条血路”。

最后一点,既然是一条“血路”,自然是无比艰难,三位大使都讲到这一点。曾在香港经常面对媒体的吴红波大使慢慢地给记者讲了“德国制造”崛起的故事。

记得吴红波大使说完这一席话后,现场一片安静,大家都知道,这一席话,是专门为广东“再杀出一条血路”鼓劲加油的。

  总策划:杨兴锋 傅朗

  总统筹:陈广腾 李政华 黄国平

  摄影:黄国平(实习生昌道励、霍慧对本文有贡献)

    □南方日报首席记者 梅志清 发自华盛顿 柏林 渥太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