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共广东省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广东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外眼探粤

广东经受住考验经济正进入回暖期

2011-10-12
本网原创稿

 

 

  瑞士联邦驻华大使顾博礼(左二)与本报记者合影。

“在南方日报创刊六十周年之际,我祝愿你们取得成功,繁荣昌盛!” ——瑞士驻华大使顾博礼

  ■前面的话

  “如果现在不与中国合作,将是最大的失策”,瑞士驻华大使顾博礼(Blaise Godet)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是说。洋大使上任不足一年,足迹就已遍及中国十多个省、市。他将这样的“履新”称为“实地调研”或“做功课”。上周末,这位在联合国、东南亚有着丰富阅历的外交家再次来到广东,这次他还带来一个瑞士企业,忙着考察和“推销”。

  说起瑞士,很多中国人的印象或许还停留在“美景天堂”、“梦想国度”,其实除了旅游,这个中欧小国还有饮誉世界的食品、化工、金融业,以及建筑和高端精细制造业。

  中瑞两国人民的友谊源远流长。瑞士是最早承认并与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之一,1950年1月17日,新中国成立仅仅3个月,瑞士就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明年,就是中瑞建交60周年。在这个甲子情缘里,中瑞合作愈渐深入、广泛、全面。

  返回北京前,今年62岁的顾博礼在广州新白云机场接受了本报专访。在他风趣幽默、激情洋溢的言谈中,透露着一位外交家对中国、对广东应对金融危机的乐观态度和积极措施的敬佩。

  印象中国

  中国在国际舞台上逐渐显现出“大国风范”


  画外音:

  顾博礼曾在联合国任职多年。早在上世纪80年代,他便是瑞士常驻纽约联合国总部代表团成员。

  此外,顾博礼曾任瑞士驻泰国、老挝、缅甸、柬埔寨、埃及、苏丹等国大使。因此,他除了具备瑞士联邦人“多元化”的特质和国际化视野外,还对中国的发展变化感受良多。

  记者:大使来中国已经快一年了,您去过哪些地方?最喜欢的地方是哪里?

  顾博礼:我已经去过不少地方,像哈尔滨、上海、武汉、重庆、昆明、无锡、青岛等等。特别是昆明,因为它是与苏黎世结对的友好城市。

  其中,印象比较深刻的还是云南。云南的气候、环境与泰国比较相像,加上云南的小乡村环境优美,令人印象深刻。

  记者:您在联合国任职多年,期间有没有感受到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变化?

  顾博礼:这个问题提的角度很好。中国在联合国的表现及影响力的变化正反映出,中国逐渐成为世界上一个大国。我感受最深的是,中国在联合国所发出的“声音”,不仅仅是作为一种声音“被倾听”,更是作为一种意见,受到充分聆听和关注。

  现在中国的“声音”覆盖全球各地,而且她的影响不光是在政治方面,在知识产权、劳工、电信、卫生等方面,中国的影响也在不断增强。此外,在联合国人权等领域,中国也发挥了比较积极的作用。

  记者:那您是怎么评价目前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地位?

  顾博礼:如今中国对发展中国家有着巨大影响力,在国际社会上发挥一种协调平衡的、建设性的作用。特别是在一些比较重要的问题上,中国总能发挥调和与平衡各方面因素的作用,有着大国风范。

  中瑞合作

  中国—瑞士自贸区第二次讨论会下月举行

  画外音:

  除了是最早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国家之一,瑞士还在与中国的合作中创下多个第一:1982年,中瑞合资迅达电梯有限公司是中国批准成立的第一家中外合资工业企业;2003年,瑞士丰泰保险公司是第一家获准在华设立营业性机构的欧洲保险公司;同年,瑞士再保险公司获准在华成立分公司,成为第一家获准在华经营的外国再保险公司……

  实际上,中国与瑞士经贸合作自改革开放以来突飞猛进,2008年双边贸易额已达111亿瑞士法郎,相当于1980年的30倍。在资源禀赋、产业分工上具有很强合作互补性的基础上,中国与瑞士的自由贸易协议签署计划已摆上了日程表。今年1月,温家宝总理出访欧洲的“信心之旅”,第一站就选择了瑞士,并确定中瑞双方就中瑞自由贸易协议联合进行可行性研究。

  顾博礼今年4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瑞士“如果现在不与中国合作,将是最大的失策”。

  记者:2007年,中瑞两国贸易额增幅非常大,而且瑞士在对华贸易中是处于顺差地位,很多人对此十分关心。

  顾博礼:确实,在过去几年,瑞士对中国的贸易是有顺差的。包括香港地区在内,中国是瑞士在亚洲最大的贸易伙伴。为什么会有这个顺差?我想提到的一点就是,中国和瑞士两国的出口产品有很大的互补性,而且这个贸易关系是根据年份而变化的,总的来说,目前顺差很小,基本上,两国的贸易是处于一种平衡状态。

  记者:随着温总理今年1月份出访瑞士,中瑞自由贸易协议的签署也提到了日程上,目前的进展如何?

  顾博礼:我们非常高兴看到温总理第一站能够访问瑞士,而同时我们也很高兴看到这次访问有实质性内容,我们两国都取得了一些成果,当中包括瑞中自由贸易协议。

  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瑞士自贸区第二次讨论会将会在今年10月份举行。会议将进行双边自贸区联合可行性研究,为正式启动有关谈判做好准备。当中包括协议章程的确立、涉及的产业领域、具体执行情况等。我们期望中瑞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会能够在明年上半年启动。

  记者:明年是中瑞建交60周年。在新时期下,大使认为中瑞双方在哪些领域可以加强合作?

  顾博礼:明年对我们两个国家来说都是重要的一年,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明年是我们两国建交60周年;二是明年上海要举办世博会,而且瑞士已经准备在世博会上设立自己的展厅。

  我想,在两国关系60年的发展进程中,双方的合作越来越多样化,不再局限于政府与政府之间的交往,在许多领域都建立了一种伙伴关系,如科学、教育、商业、旅游等。在这些领域中,很多甚至是人民与人民之间的交往。所以我很有信心,建交60周年加上上海的世博会,将会推动两国的关系发展得更为紧密。

  取经瑞士

  为了生存,必须走高附加值的路子

  画外音:

  瑞士人注重创新,其高、精、尖制造业惊艳世界:在杀虫剂、纺织印染、食品和药物、钟表、精密仪器等领域,瑞士有着全球独一无二的研发优势和多项专利。

  值得一提的是,瑞士在教育的投入上毫不手软,有一套严谨、完备、高水平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涵盖数百个工种,为工业科技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谁能想到,这样一个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都富庶于世的国家,曾经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农牧小国?瑞士的“华丽转身”背后有哪些经验值得广东借鉴?

  记者:瑞士曾是贫穷落后的农牧小国,但后来依靠发展职业教育和科技自主创新,变成了一个世界闻名的富庶国家。当前,广东也在加大职业教育和科技自主创新的投入,请大使先生介绍一下瑞士经验,并给广东提点建议。

  顾博礼:就像食谱是因人而异那样,对瑞士有利的方法不一定适用于广东,所以,我可以介绍一些经验,但不能给出建议。

  的确,瑞士以前除了水资源外,基本没有其它资源,所以刚开始要从农牧业转向工业发展的时候,是从电力、能源等领域发展起来的。后来,瑞士意识到要加快发展,必须引入外国先进经验及专家,但因为没有原始资源和材料,更多的是进口原材料来加工,这使瑞士的产品价格比其他竞争对手要昂贵许多。

  为了生存,瑞士只好另辟蹊径:一方面,寻求创新途径,使生产出来的产品成为高科技以及附加值比较高的产品,在世界市场上具有竞争力;另一方面,由于瑞士国土比较小,没有什么国内市场或者说国内市场很有限,我们便在比较早的时候就决定发展开放型经济。

  在这样的情况下,要生产出比他国更高水平的产品,就决定了对劳动力素质要有更高的要求。所以瑞士很早就意识到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记者:我们也了解到瑞士培养了不少品牌企业,尤其是高端精细制造业,像钟表、瑞士军刀等。在企业走向世界的过程中,瑞士是如何培育这些世界品牌的?有没有一系列的扶持政策?

  顾博礼:就国家的扶持政策而言,为了给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瑞士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表现在知识产权方面。我们在知识产权保护上是非常严格的,国家保护知识产权,而且把它作为一种财政资源来考虑。我们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政策鼓励了品牌企业的发展。其次,瑞士的税收政策,尽管我们不是税收天堂,但政府会采取相关措施,避免企业负税过重。第三,我们有开放而友好的经济环境,法律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这些都是投资商十分看重的地方。

  广东机会

  在投资、商业、旅游、文化等领域可加深合作

  画外音:

  近年来,广东与瑞士有着广泛的交流与合作,涉及科技、能源、环保、通讯、生命科学、教育等领域。

  受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影响,双方的互补性合作也在增强。因为,广东经济外向依存度比较高,这一点是与瑞士共通的。在广东向瑞士取经,甚至寻求在金融、环保、人员培训等领域合作的同时,瑞士也看中了广东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等一系列措施,并对广东这块中国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充满兴趣。有学者表示,与广东合作同样也是瑞士应对金融危机的机遇之一。

  这不,上周末,顾博礼就带领瑞士卡巴集团一行来到广东。

  记者:大使先生,您已不是第一次来广东,请问您对广东有何印象?

  顾博礼:广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经济发展迅速,而且充满活力和多元化。虽然,广东也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我看到的是,这里的人乐观,十分有信心。而且在一系列得当的措施推动和实施下,我有一个感觉,广东的经济经受住了金融危机的考验,目前正在重新调整,进入回暖上升阶段,恢复它的强盛。

  记者:您觉得瑞士与广东未来需要在哪些领域加深合作?

  顾博礼:在投资、商业、旅游、文化等领域上,瑞士和广东都可以进一步加深合作。目前,我们已策划了两三个合作交流活动,例如爱因斯坦展、建筑展等。在另一方面,我们可以扩大民间艺术交流,例如剪纸艺术,中国有,瑞士也有,如果两国的剪纸艺术同时展出,将会非常有趣。

  在这里我要说一下,这个月在北京将启动瑞士建筑设计展,12月时会来到广东深圳。如果大家对瑞士的建筑设计感兴趣,希望您能来参观。

  记者:大使阁下刚与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会面,您如何评价这次会面?

  顾博礼:这是一次十分有建设性、卓有成效的会面。汪洋书记十分了解瑞士企业在广东的情况,这证明他十分重视瑞士企业在广东的投资情况。而且,汪洋书记对瑞士和广东的发展脉络十分清晰,使这个会谈富有成效。

  这次和我一同前来广东的还有瑞士卡巴集团。这是一个在世界上涉足安防系统领域的高科技龙头企业,他们还生产自动旋转门,并希望扩大在广东的经济合作规模,与广东在科技领域进行交流,当然也期待这些交流合作能延伸到整个中国。

  记者:广州要在2010年举办亚运会……

  顾博礼(笑着打断):知道,知道,亚运会明年要在广州举行,这对广州、对广东来说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可惜没有瑞士的运动员参加(笑)!不管怎样,我们还是会十分关注。

  人物档案 顾博礼

  1947年出生于瑞士纳沙泰尔市。

  1974年加入瑞士联邦外交部,并在伯尔尼和瑞士驻南非使馆实习。

  1984—1986 瑞士常驻纽约联合国总部代表团,任参赞。

  1993—1997 瑞士驻泰国、老挝、缅甸及柬埔寨特命全权大使,常驻曼谷。

  1997—2001 瑞士驻埃及、苏丹特命全权大使,常驻开罗(2000年后兼任驻厄立特里亚特命全权大使)。

  2004—2008 瑞士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团代表、大使。

  2008年11月就任瑞士驻华大使。

  兼听者清

  一种“中立”的态度


  瑞士是被众多的大国所包围着的,所以早在16—17世纪,瑞士就已经决定不参加任何境外的战争。

  “中立”就意味着不加入任何联盟,也不加入任何的军事组织。

  在对大使的访问中,我们发现,或许正是这种“中立”塑造了瑞士人的思维方式。

  比方说,大使在访谈过程中,会出现诸如“只能介绍经验,但不能给出建议”的谨慎话语;而在评价中国的国际地位时,也会中肯、准确地用一句“not only be heard,but listened to(不仅被倾听,而且是主动聆听)”的妙答。

  虽然有外界评论,近年瑞士对中国的贸易顺差主要是因为出口对中国发展有帮助的产品,但在回答我们的问题时,大使却没有提及,只是以“两国出口产品有互补性”作结。低调而谦和。

  更为突出的是,“中立”的立国之本使瑞士无法依靠哪个强国,因此为了生存下来,必须要走独立强国的路子。于是,从上世纪之初的农业小国发展到如今高度发达的工业化国家,瑞士这条振兴之路,靠的就是埋头创新。

  同时,由于资源贫乏,不能靠外人,瑞士全社会都对职业教育有着务实的态度:不管普通大学还是职业学院,学校是帮助人谋生的一种手段或一种途径,并非接受学校教育的层次越高,个人的成就就一定越高。所以,瑞士各工商企业与行政机构甚至个体劳动者都愿意出资进行职业培训,以保证本行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

  瑞士的中立,尽管在世界上有着褒贬不一的评价,但它所呈现出来的态度——不结盟,保持独立;不偏不倚,谨遵国际准则;平和,总有一颗谦虚的心——可能内里就蕴含着让我们吸纳学习的因子。

  总策划:杨兴锋 傅朗 王春芙

  本期统筹:张全坚 许永铮 

  翻译:省友协 实习生许玉凤对本文有贡献

  摄影:本报记者 王辉 实习生 黄宗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