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共广东省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广东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外眼探粤

坚忍韩国36年产业转型不屈路

2011-10-12
本网原创稿

金周勋  韩国开发研究院(Korea Development Institute,简称KDI)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该院1971年由朴正熙总统宣告成立,致力于为国家制定发展规划,直接由总统属下经济辅佐官所管。

      落实纲要 国际调研

  印尼日韩行

  在珠三角发起的新一轮进攻中,广东正式叫板韩国。

  这是亚洲“四小龙”中广东最后赶超的对象。

  韩国的经历和经验,对于当下广东来说格外具有现实意味——36年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致力于产业转型,历经数次危机,几乎全军覆没,也始终没有动摇。

  这是坚忍执着遇挫更强的韩国。

  这也是为什么一个小小国家研发能力提升速度能列世界前茅的原因。

  学习韩国,可能最重要就是要学习这种精神吧。

  关键词

  1973年

  转型何时开始? 从做假发到造汽车


  记者:广东发展现在正面临自主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的瓶颈,韩国在这方面是有很多可借鉴的经验的。

  金周勋:对的。1961年至1973年的12年间,韩国的经济以输出贸易为主,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这12年间,我们向国外输出纺织品,但是原料很多都是从美国、日本等国家进口的,因为我们的染布技术不够成熟。经过10年的进口和自己的培养,在1970年我们才基本掌握了染布等技术。因此,当时我们主要靠输出合成板和假发。那个年代,美国和欧洲等国家的女士都比较喜欢用假发,所以我们制造了很多假发出口。到了上世纪70年代,假发出口基本告一段落,因为很多国家也出口类似的产品了。

  记者:您的意思是说,韩国真正的产业转型是从1973年开始吗?

  金周勋:没错,在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来临以前,我们国家推行了重化工业的宣言活动。国家发布了要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到重化工业,主要包括汽车产业、机械、造船还有电子这几个产业。

  因为这个宣言,1974年在韩国蔚山成立了现代造船所。此前韩国没有汽车产业,主要是进口日本丰田汽车零部件组装、销售。1974年以后,我们开始了国产汽车的研发和销售。电子产业方面,三星电子1973年成立,当时的LG等企业只是生产收音机的小型公司。国家要求三星电子扩大生产规模,三星电子也要求产品向国外销售。

  资金从何而来?

  以国家身份借外债发展自主品牌


  记者:扩大生产规模资金从何而来呢?

  金周勋:当时资金大部分来自国外,向美国、日本、欧洲国家贷款,并引进设备。因为外债累累,很多在野党对朴正熙总统的反对呼声一直比较大,反对朴正熙发债的经济政策。当时我们的确非常需要引进外资,吸引外国公司进来。但是由于担忧来自北方的威胁,很多外国企业不敢进入韩国。推动上述几个产业,主要采取由韩国政府出面,向外国金融机构贷款,以国家的身份担保。

  要特别说明的是,当时纺织产业出口也为重化工业的发展积累了资金。三星就是以纺织品出口完成原始积累,从1973年到1980年,转型以后,快速发展。

  技术从何而来?

  海归回国享受美国待遇


  记者:当时这场产业转型依靠的技术力量从何而来?

  金周勋:当时韩国政府成立了很多工科大学,目的非常明确,主要包括机械还有化工方面,并针对学校的需要招生。不知大家可曾听说KAIST(韩国科学技术院),那是韩国政府做专业研究的一个机构,1974年成立,这个研究机构的成立是要加强国家技术方面的力量,工作人员都是在国外留过学的。当时这些在美国留学的学者,在美国的条件都非常优越。把他们邀请到国内进行工作,政府表示一定要给他们提供最好的住宿和生活环境,和在美国一样。

  自主还是援助?

  现代大宇,两种选择两种命运


  记者:有没有购买外国的先进技术?

  金周勋:1973年,朴正熙总统向现代集团下命令,汽车产业必须100%自己生产。韩国是资本主义体制,企业的总裁想在国内还是国外生产,政府本来是没有办法干预的。那时候现代集团在国内的发展为什么这么稳定,就是因为国家给了很多的优惠条件,如减息和税收方面的优惠。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技术问题。现代汽车的郑周永社长曾向福特汽车寻求技术方面的援助。但福特对现代集团提出一定要两家合作,才能给予技术上的支持。郑周永拒绝了这个要求。

  记者:是合并要求还是合资要求?

  金周勋:是合并要求。当时福特提出向现代提供技术,由现代提供资金。拒绝这个要求后,郑周永决定自行研发,然后向外输出。而大宇当时接受了通用汽车公司(GM)的合并条件。通过这个方式,大宇学了一些技术。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宇出现了两个问题:通用给大宇的技术一直是滞后的,或者是低端的技术。大宇想生产汽车向东欧输出,但通用拒绝了。只让他们自己的公司向东欧国家输出,不允许大宇向东欧输出,所以大宇后来没有多大的发展。现代为了自主研发,遇到了很多困难,也克服了很多困难。最终有了自主研发的技术,很快就成长成为一个大企业。

  关键词

  1980年

  
发生了什么变化?

  举国向美借债遭拒绝


  记者:这个转型阶段发展了多少年?

  金周勋:直到1980年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后,韩国经济遭到重创,出口受到的打击,与目前金融危机的情况有点相似。原来想通过推动重化工业来还外债,但第二次石油危机反而造成外债越来越多。1982年全斗焕执政期间,为了度过经济困难时期,曾向美国借款。但美国因经济困难而拒绝了。又向日本借款,日本提供了资金支持。当时要是没有外援的话,韩国经济可能会倒下。

  记者:具体贷了多少钱呢?

  金周勋:大约是30亿美元左右。

  转型是否停滞?

  全面开放“引狼入室”


  记者:产业转型因此而停滞了吗?

  金周勋:没有。在这个时期,韩国政府与KDI又一次合作,探讨如何推动新一轮的发展。第一个措施是产业结构调整。汽车产业是其中之一。当时已经开发了韩国自主研发的汽车,并制定了每年生产一百万台的目标。造船业也是大力推动的产业之一。另外,电子产业方面,当时三星的总裁李秉泽先生预测到IT时代很快要来临,开始生产半导体。

  第二是推动企业之间的竞争。韩国政府在1981年设立了“公正交易法”,1983年全面开放外国产品的进口。上世纪70年代,韩国政府因要将传统的纺织业转型到重化产业,给予了很多优惠条件,采取减少税款和低息贷款的政策,很多企业却急于投机,利用这些资金去投资房地产等,缺乏长远竞争意识。吸取这些教训,更坚定了政府全面开放引入竞争的决心。

  记者:会否打击本国企业积极性?

  金周勋:开放建议是我们KDI提出来的,当时很多跟财团有关系的研究所都反对。但我们KDI是总统属下经济辅佐官所管的部门。我们跟国外银行和金融机构以论坛等形式进行研讨后,就下决心一定要向国外开放引入竞争。我们的发展过程其实是一个非常艰苦的过程。

  关键词

  上世纪90年代初

  
局势发生何种变化?

  很多传统中小企业纷纷倒闭,大企业发展越来越好


  记者:进入上世纪90年代韩国的经济是不是又发生了巨变?

  金周勋:上世纪90年代不少传统产业倒闭,导致很多老板自杀。当时大企业发展很好,中小企业却十分困难。为了支援中小企业的发展,韩国政府成立了中小企业厅,但直到目前为止,中小企业发展还是韩国政府最头痛的,也是投入最多的。

  韩国大企业和中小企业都是绑在一根绳上的:在大企业提高出口量的同时,为了减少员工方面的支出,把一些生产项目外包给中小企业,因为中小企业的劳动力费用非常低。每年大企业跟中小企业都有零部件价格协议的会议,每到这个时候,大企业都尽量压低价格,而中等企业在低价格情况又外包给更小的企业去生产零部件,这样小企业的劳动力费用就更低廉了。像汽车产业方面,生产链从大到小基本有四层到五层的这种关系。从1996年开始,韩国大企业的收入和发展越来越好,小企业则越来越萎缩。90年代大企业的不断发展,就是因为有这些中小企业、中国及其它一些市场。

  如何应对?

  向中国输出零部件原材料也流出技术,中国春天温暖的风,韩国也能感受到


  记者:面对中国的发展,韩国会如何应对呢?

  金周勋:从80年代末期到1990年中期,因为中国的发展,韩国对美国的出口减少了很多。但大企业找到了另外一条发展道路,就是由韩国向中国的几个主要产业集中地区输出零部件或原材料,生产产品后再向美国出口。所以韩国有一句话:中国刮起春天温暖的风,韩国也能感受到。韩日把中国市场作为竞争目标。到目前为止,韩国还是胜出的。

  从目前来说,韩国与广东的交易量还不大,但我预测在以后会不断增长。大企业希望中小企业降低价格,但是韩国对价格有一个限定。韩国的劳动力费用高于中国和其它发展中国家,所以现在零部件的外包还是趋向于中国和其它更便宜的国家。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技术也会外流到别的国家去,这个也是一个历史必然现象。

  韩国曾经从日本学习技术和购买设备。日本也曾向美国学习了许多技术。美国其实也向英国学习了许多技术。提高技术有两种途径:一个是从国外引进和学习,另一个是自主研发和提高。我想以后中国的技术力量也会不断地增强。

  关键词

  1998金融危机

  
灭顶之灾?

  美国当时没有给予任何帮助


  记者:在1998年那场经济危机中韩国是否险遭灭顶之灾?

  金周勋:七、八十年代的一些危机,主要是石油方面危机,也有一些外汇方面危机和经济方面的危机。前面二次危机韩国没有破产,主要有美国和日本的支持。1998年经济危机的时候,美国没有给予任何帮助,所以韩国经济遭受了重创。当时我们只能求助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是一件非常丢脸的事情。

  国家如何应对?

  不再无偿帮大企业还款


  记者:此时的韩国普遍老百姓都上街捐出自己的金银首饰,国家如何应对?

  金周勋:经过了这次经济危机以后,我们开始改革韩国经济。改革主要在两方面:一个是财团的改革,第二个是金融机构的改革,开放金融市场。例如美国的金融机构和企业到韩国发展的话,是无条件的,很容易进来的。目的就是想让外国金融机构进来,让韩国的金融机构跟它们竞争。

  刚才说的第一个是财团的改革,因为以前韩国财团都是向韩国银行贷款。当经济困难时期,大企业无法偿还银行贷款的话,政府都会在背后支持,帮它还款。但是1998年经济危机时,政府没有继续给予支持,所以大宇集团就破产了。不仅是大宇,还有另一个大企业当时也破产了。国家的想法就是要让企业去自力更生,自己去发展。在实行这种政策以后,财团负债就明显减少了。我们在2001年提前还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全部贷款,结束了IMF的监管体制。

  记者:回过头看,您如何评价当年的改革?

  金周勋:从目前看来,我们不能说改革100%成功的。改革带来的第一个不良影响是韩国企业向新兴产业的投资量明显减少。企业在新兴产业的投资如果失败,由政府买单。政府不给这方面的补助以后,企业就不敢在新兴产业方面进行大胆的尝试。产业研发减少,韩国的经济增长率也开始放缓。九十年代,中国和韩国的经济增长率一直是不相上下的。近十年,韩国经济一直呈下滑的趋势,而中国则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

  关键词

  2008金融危机

  
真实情况如何?

  出口量减少,但不再像以前那样痛苦


  记者:这次金融危机您认为韩国还扛得住吗?

  金周勋:要是像以往,大企业向金融机构贷款或是有很多债务的话,去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会使很多韩国企业破产。现在也有很多人担忧,韩国会不会像美国一样经济遭受重创。但从目前来看,是不会的。韩国目前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出口量减少。这个我觉得非常担心,但没有像以前那样觉得痛苦。

  记者:从媒体报道看韩国政府也在积极应对。

  金周勋:近期韩国也推出了一些新的改革措施和推进经济的措施,重点是发展环保技术和计算机技术。

  新一轮竞争如何走?

  谁能更快开发出环保能源,谁能引领世界


  记者:您预测,危机过后世界新一轮竞争将如何发展?

  金周勋:关于危机我有自己的看法,在美国,1929年金融危机的时候,它遭受了重创。但之后就是快速发展的时候,超过了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因为在危机以前,传统产业破产了,但先进的产业如福特汽车等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一直到1970年经济发展才开始放缓。90年代初期,因为IT产业的崛起,美国经济有一段时期是快速增长,但后来又是下滑。现在在利用新的环保能源方面,奥巴马政府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力量。如果成功的话,相关企业就能得到新一轮的发展。

  今后谁能引领世界发展,我看就在于谁能更快开发出环保能源,并推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我们韩国之前在这方面没有下很大的功夫,现在正摸索新能源的开发方向。新能源开发首先是研发。像清洁的能源:太阳能、风能都是大自然给予,但如何更好地利用太阳能、风能就是研发的问题。希望广东省在推动新一轮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利用推动环保能源去推动广东的经济发展。我们也可以进一步合作,共同发展。

  数个拐点

  ◎1973年开始举全国之力进行产业转型升级

  ◎1982年第二次石油危机负债太重几乎倒下

  ◎上世纪90年代初很多传统中小企业纷纷倒闭

  ◎1998年亚洲经济危机险遭灭顶之灾

  ◎2008年再次经历金融危机、谋划新的转型

  兼听者清

  民族精神完美呈现


  与其说是采访,不如说就是上课。

  韩国36年充满曲折艰辛的产业转型路,金周勋教授不紧不慢,娓娓道来。我们听得却是惊涛骇浪,震撼异常。

  从KDI(韩国开发研究院)的窗口望去,大片的草地和精美的园林映入眼帘,这是韩国研究机构王牌军中的王牌,自然享有一流的环境和待遇。

  金教授说KAIST(韩国科学技术院)那才是真正的牛!70年代国家多困难,可技术院的海归们早已享受最顶级的服务。国家知道,产业转型升级靠的是技术人才,他们就是宝贝。

  所以在这里你不要奇怪,为了研发他们曾举国借债,而现在投入研发的资金已在世界排名第三,占GDP总量的3.1%。三星、现代、SK、LG等跨国企业一直保持世界领先的研发能力,是强劲的竞争对手。

  所以在这里你也不要奇怪,满街飞奔的小车几乎清一色的韩国制造,而在化装品专柜,更是韩国品牌的天下。已在世界很多国家炙手可热的平价时尚品牌ZARA,也才刚刚登陆首尔著名的步行街名洞而已。

  这是韩国近40年来咬牙坚持自主创新、打造自主品牌的结果,更是这个国家民族精神和意志力的完美呈现。

  对于这个国土面积不到10万平方公里、人口不到五千万的国家,有时你的心中真的只有两个字:佩服!

  佩服来自于“汉江奇迹”--实现了从1962年的人均GDP87美元到2007年的两万美元的增长,来自于李明博总统上任后宣告十年后实现人均收入4万美元的雄心,更来自这个民族每遇挫折不畏缩不退却反而一往无前东山再起的韧劲。

  每一次经济危机都没有让韩国倒下!

  而从世界产业链来说,日本有些产业还处于高端,中国在低端,韩国夹在中间,这样的位置也决定了这个国家需要时时卯足劲往前冲。

  广东叫板韩国,我们有没有做好临战的准备?

  韩国看来已经准备好了。“我们已把中国作为竞争目标”,金教授继续不紧不慢地说。

  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需要两国更多的携手更多的合作,“中国刮起春天温暖的风,韩国也能感受到”,但肯定也将面临更多的竞争更多的角逐,也只有在这种开放的竞争中,大家才能共同进步。

  这也是韩国成功的秘笈所在。

  总策划:杨兴锋 傅朗 王春芙

  本期统筹:陈广腾 张全坚 李宏志

  翻译:郑红梅

  摄影:张全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