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传承智慧 文明守望未来

发布日期:2017-11-17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现今使用的汉字也是根据中国古老的甲骨文发展而来。这些留存下来的文字、典籍,镌刻着中国之精神、民族之灵魂,是破解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绵延发展的精神密码,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思想智慧和知识体系,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不仅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树立文化自信的动力与源泉。我作为一个文化工作者,一个图书馆工作者,无论从历史的角度还是文化的角度,无论从自己读书还是呼吁和服务大众读书,无论从理论研究还是自己的工作实践,都对“文化自信”这一命题有着自己的切身体会。

这份自信,首先来源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与传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易代修史”和整理典籍的优良传统,创造了浩如烟海的典籍文献。这些典籍是中华文明的结晶,是构成世界上唯一绵延数千年未曾中断的独特文化体系的主要成分。在漫长的历史征程中,无数有识之士,以对中华文化的铭心之爱,竭尽财力、智慧乃至生命,守护中华民族珍贵典籍,使其虽历经兵燹(xiǎn)水火、虫噬鼠咬、焚籍毁版、千里播迁,而代代传承至今。这些文献典籍,记述了历朝历代人们在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的成就,承载着穿越时空的历史记忆、思想智慧和精神追求,深深浸润了中华民族的血脉与灵魂,成为我们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树立民族文化自信最直接的来源。

国家图书馆继承了南宋以来历代皇家藏书以及明清以来众多名家私藏,是世界上收藏中文文献最多的图书馆,馆藏各类文献近3700万册件,其中包括殷墟甲骨、敦煌遗书、西域文献、善本古籍、金石拓片、古代舆图、少数民族文字古籍、名家手稿等280余万册件珍品特藏,最早可远溯至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敦煌遗书”“赵城金藏”、《永乐大典》、文津阁《四库全书》等“四大专藏”更是享誉海内外的文化珍宝,在世界文明史上闪耀着灼灼光辉。

这些珍贵馆藏,是历代国图人在国家图书馆百余年发展历程中不遗余力、广搜博采,恪尽职守、精心守护下来的民族文化遗产。京师图书馆初创之时,为使瞿氏铁琴铜剑楼藏书免于流散,首任监督缪荃孙先生亲自开具书目,详加选择,“就其中之孤本或抄本,外间尠(xiǎn)流传者,摘出七十一种,嘱即精抄”;抗日战争期间,国立北平图书馆与西南联合大学共同组建“中日战争史料征集会”,广搜海内外有关此次战争的各种史料,较早且较为完整地对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这一场伟大民族战争的珍贵历史文献进行了搜集和整理;为确保馆藏珍善本图书免遭敌寇劫掠,时任国立北平图书馆馆长袁同礼、驻美大使胡适,以及王重民、徐森玉、钱存训等同仁,多方筹谋,不惜冒生命危险,辗转将馆藏3万余册善本图书运美寄存;新中国成立以后,又有将自己的办公桌安放地下特藏书库门口以守护《四库全书》等镇馆之宝安全无虞的赵万里先生;五十四年如一日坚持每天下班亲自清查善本书库的陈恩惠先生,以及朱家濂先生、韩嵩寿先生等众多老前辈,他们对文献典籍终其一生的珍视与爱护,凝结成了国图人宝贵的精神传统,历久弥新,不断影响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年轻人。

这些珍贵馆藏,也凝聚了社会各界对国家和民族文化事业的衷心热爱和无私奉献。1949年,傅增湘先生病逝,其后人遵遗命,将傅氏双鉴楼珍藏宋刻百衲本《资治通鉴》和宋淳熙十三年内府写本《洪范政鉴》等大量珍善本图书捐赠给北京图书馆;1951年,周叔弢先生率先将家藏的一册《永乐大典》无偿捐献给国家并致信北图:“珠还合浦,化私为公,此亦中国人民应尽之天责也”,随后,赵元方、张季芗、金梁、徐伯郊、陈李蔼如等藏书家,以及北京大学、广东文管会等机构也纷纷将自己收藏的《永乐大典》捐献出来,更令人感动的是在张元济的倡议下,商务印书馆董事会一致通过将商务印书馆所属东方图书馆所藏21册《永乐大典》赠送北图;1952年,赵城县好义村张筱衡将家藏67箱古书全部捐献给国家,入藏北京图书馆,其中包括早已佚失的152卷《赵城金藏》;此外还有郑振铎捐赠的10万余册毕生收藏;许广平捐赠的鲁迅先生全部书稿;以及郭沫若、巴金、傅雷、吴晗等前辈先贤捐献的文献手稿等,都是国家图书馆今天宏富馆藏中的无价瑰宝。

为实现对这些珍贵文献典籍及其他国家重要文献信息资源的战略储存和异地备份,国家图书馆自2010年开始策划推动国家文献战略储备库建设。这是保障中华民族文明成果长久、安全保存和传承,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拥有可靠、坚实文献支撑,保障国家图书馆事业长远发展的百年工程,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经过广泛调研和反复论证,工程于2015年底由国务院批准正式立项,并被列入国家“十三五”重大文化设施项目,目前已经完成了项目用地收储、岩土层初勘、规划条件确定及市政配套规划、可行性研究等工作,工程设计方案也已基本确定,预计将于2020年基本完成主要建设任务。

这份自信,同时建立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创新和发展的基础之上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软实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两创”发表了一系列论述。他强调,只有实现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才可能更好地在治国理政当中发挥固本强基和育人的作用。

所谓创造性转化,就是要对传统文化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十一五”以来,国家图书馆先后组织实施了“中华再造善本工程”“海外中华古籍调查暨数字化合作”“国家传统文化典籍整理工程”“《鲁迅手稿全集》编辑出版”等多个文献整理出版项目,积极应用仿真影印、缩微复制、数字化等方式,对传世文献典籍进行再生性保护,在保护文献典籍安全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促进了文献典籍的传播和利用。其中,中华再造善本工程及续编工程以“继绝存真,传本扬学”为宗旨,影印出版各类古籍善本1341种2377函13395册另5轴,分藏全国各大图书馆;“海外中华古籍调查暨数字化合作”项目先后完成英国国家图书馆和英国阿伯丁大学图书馆藏《永乐大典》等重要文献出版,并使法国国家图书馆藏全部敦煌写本实现数字化回归,在海内外中国学研究领域产生重大影响;“中华古籍数字资源库”已向社会免费发布珍贵古籍2.4万部。《鲁迅手稿全集》编辑出版工作于2017年启动,是国家图书馆贯彻落实中宣部、文化部领导指示精神启动实施的重点专题文献整理工作,旨在通过对海内外鲁迅手稿的全面搜集、系统整理和影印出版,在新时代广泛宣传和弘扬鲁迅精神中核心的爱国精神、奉献精神、开拓精神,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全书精装彩印出版和手稿图片数据库建设计划将于2019年底前完成。

所谓创新性发展,就是要根据时代发展特点,对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在这方面,国家图书馆一是通过组织开展《中华珍贵典籍史话丛书》《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等深层次的文献研究出版工作,力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的思想文化资源为切入点”,力求与人们“在心灵上产生共鸣、在精神上聚集价值、在思想上达成共识”。其中,2016年4月启动的《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编纂项目,旨在以“激活经典、熔古铸今、立足学术、面向大众”为目标,以体现继承性、民族性、原创性、时代性、系统性、专业性为原则,遴选100部传统文化经典著作,以大众化、品读导读的方式进行通俗阐述和大众导读。目前已确定四批54种书目和撰稿人,其中,《诗经》《论语》等首批10部图书已于今年9月正式出版。

二是积极应用现代信息传播技术,依托文献典籍,广泛开展展览、讲座及青少年文化教育活动,以社会公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典籍文化。2011年,国家图书馆以总馆南区维修改造为契机,规划建设国家典籍博物馆,开辟了近1.2万平方米的专门空间,融图书馆与博物馆的特点于一体,运用现代化展陈手段“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自2014年9月开馆以来,共举办展览70余场,累计接待参观、学习300万人次。去年六月到八月,国家典籍博物馆以第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公布为契机,举办“民族记忆 精神家园——国家珍贵古籍特展”,立足于“从中华传统典籍中汲取历史智慧”的时代要求,从“修齐治平 儒典辉光”“以史为鉴 本固民安”“百家争鸣 百技竞长”“民族交融 多元一体”“开放包容 交流互鉴”等不同维度,突出展示典籍中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和精神脉络,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共鸣,开幕当天即吸引了近6000人参观,展出两个月累计接待参观达38万人次。2015年4月,“国图公开课”上线运行,借鉴“慕课”理念,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打造国家级公共开放课程平台,上线课程1100余讲,为互联网时代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新的宣传教育阵地。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软实力,还要保障全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2015年初,中办、国办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强调要以人民为中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构建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人民为中心”,是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核心就是要实现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成果由人民共享。国家图书馆作为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始终秉承“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的宗旨,带领全国图书馆行业,在推动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全民共享方面不断推陈出新。目前,国家图书馆向社会提供“全天候,零门槛”的免费开放服务,年均接待到馆读者超过450万人,网站访问量达14亿次,成为世界上开放程度最高、服务最为繁忙的国家图书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我们组织实施了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联合全国各级各类图书馆,搭建广泛覆盖的全媒体、多终端数字图书馆服务网络,使数字图书馆服务惠及全民,目前,工程专网已连通全国310家公共图书馆,提供共享的数字资源超过145TB,实名用户达840余万人。

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世世代代润泽中华儿女的心灵;中华文化繁荣兴盛任重道远,尚需我们每一个人中国人不断开拓前行。(韩永进)